馬爾代夫首都的「中馬友誼大橋」- 中國的經濟外交
近幾個月香港從「反送中」事件引發出的社會活動在全球多個國家引起高度關注,而「國際戰線」也是這場運動裡的其中一個重要策略。同樣地,中國政府在過去二十多年也同樣正在建立自己的「國際外交戰線」,從以往援助非洲國家到近幾年的「一帶一路」國家,以提高在國際間的話事權,小弟在一些亞洲和非洲小國旅遊時也發現這些國家和中國保持非常好的關係,和大家想像的可能有很大不同。
渡假勝地馬爾代夫是其中一個合作夥伴。說起馬爾代夫,大家可能馬上想起漂亮的沙灘和酒店,這些酒店大部分都處於外島上,旅客前往酒店時,飛機都要先在前往馬爾代夫首都馬里降落,然後再轉乘水上飛機或船前往所屬的主島,然而首都馬里主島卻沒有太多人留意。
人口稠密和全球暖化促成人工島「胡魯馬里」的誕生
大部分本地居民都住在首都馬里,但馬里面積非常少,只有香港的二百分之一,卻住上了十多萬人,所以人口密度極度擁擠,加上全球暖化下,海水上升,有機會把主島覆蓋,引來滅國災難,所以政府從1997年開始,用填海的方法做了一個叫胡魯馬里(Hulhumalé)的島。新島在馬里傍邊,海拔有3米高,面積和主島相約,政府並在島上興建大量類似公屋的惠民住房,兩個島之間靠船來來往,小弟當年坐過需要大約30分鐘才能前往。
中國的經濟援助「中馬友誼大橋」
因為機場島、首都主島馬里和新島胡魯馬里交通只能靠船來往,所以構成很多不便,有見及此,中國政府便在2015年年底開始幫馬爾代夫起一個條連接大橋,並命名為「中馬友誼大橋」(Sinamalé Bridge),該橋長2.01公里,設有雙車道及電單車的特別通道、單車通道和行人道路,來往三地時間大大減至5分鐘。大橋的經費約為2.1億美元,其中1.26億美元由中國政府援助,大部分是不用還款的。
中國和非洲的良好關係
中馬友誼大橋並與2018年8月30日正式通車,20多年來,當地居民終於可以靠陸路來往三地,可以預料當地的居民是多麼的高興,要他們理解中國政府真實殘酷的一面更加不容易。所以中國在非洲和地中海這些小國投過經濟建立的關係絕對是不可以睇少,這個和香港人想像中很多外國對中國存在的負面形象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渡假勝地馬爾代夫是其中一個合作夥伴。說起馬爾代夫,大家可能馬上想起漂亮的沙灘和酒店,這些酒店大部分都處於外島上,旅客前往酒店時,飛機都要先在前往馬爾代夫首都馬里降落,然後再轉乘水上飛機或船前往所屬的主島,然而首都馬里主島卻沒有太多人留意。
人口稠密和全球暖化促成人工島「胡魯馬里」的誕生
大部分本地居民都住在首都馬里,但馬里面積非常少,只有香港的二百分之一,卻住上了十多萬人,所以人口密度極度擁擠,加上全球暖化下,海水上升,有機會把主島覆蓋,引來滅國災難,所以政府從1997年開始,用填海的方法做了一個叫胡魯馬里(Hulhumalé)的島。新島在馬里傍邊,海拔有3米高,面積和主島相約,政府並在島上興建大量類似公屋的惠民住房,兩個島之間靠船來來往,小弟當年坐過需要大約30分鐘才能前往。
中國的經濟援助「中馬友誼大橋」
因為機場島、首都主島馬里和新島胡魯馬里交通只能靠船來往,所以構成很多不便,有見及此,中國政府便在2015年年底開始幫馬爾代夫起一個條連接大橋,並命名為「中馬友誼大橋」(Sinamalé Bridge),該橋長2.01公里,設有雙車道及電單車的特別通道、單車通道和行人道路,來往三地時間大大減至5分鐘。大橋的經費約為2.1億美元,其中1.26億美元由中國政府援助,大部分是不用還款的。
中國和非洲的良好關係
中馬友誼大橋並與2018年8月30日正式通車,20多年來,當地居民終於可以靠陸路來往三地,可以預料當地的居民是多麼的高興,要他們理解中國政府真實殘酷的一面更加不容易。所以中國在非洲和地中海這些小國投過經濟建立的關係絕對是不可以睇少,這個和香港人想像中很多外國對中國存在的負面形象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Comments
Post a Comment